1. <menuitem id="6fxp2"><video id="6fxp2"></video></menuitem>

      <output id="6fxp2"></output>
      <ins id="6fxp2"><video id="6fxp2"></video></ins>

        <tr id="6fxp2"><small id="6fxp2"></small></tr>
        1. 请先绑定手机号

          奋楫扬帆 起步成势——成资同城化发展“起步期”工作综述

          成资大道。全媒体记者 秦建华 摄

          2018年6月,省委部署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翻开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新篇章。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亲自谋划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搭上了国家战略的“快车”。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同城化发展迎来新的更大机遇、迈上了更高平台。

          作为“成渝之心、巴蜀门户”的资阳,以事在人为的勇气和担当,坚定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资阳具体化,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成资同城化为战略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推动规划引领统筹、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配套、公共服务便民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同城化发展效应持续彰显。

          轨道交通资阳线进入铺轨施工阶段,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建成招生,在全省率先引入成都“农贷通”平台,成资中小学校结对合作数量为都市圈最多……回首过往,“率先”与“突破”成为同城发展的鲜明注脚。四年同城,渐入佳境。

          交通新突破

          资阳成为全省轨道交通密度最大的地级市

          华灯初上时,结束一天工作的王颖燕,将车驶离资阳临空经济区产业孵化中心。在进入成资大道时,总会面临向左回成都或是向右到资阳城区的抉择。

          2021年,在成都居住的王颖燕来到资阳临空经济区,入职资阳港投集团公司招商经理。2022年2月,成资大道全线通车运行,成都和资阳无缝对接,极大压缩了成资的时空和心理距离。而在港投集团公司,像王颖燕这样拥有“双城生活”的职员不在少数。

          同城发展,交通先行。资阳围绕构建“8高11轨16快”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实施一批交通同城化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到成都半小时、机场15分钟”高效通勤圈。

          “轨道上的都市圈”高歌猛进。全省首条跨市城市轨道——轨道交通资阳线2020年11月27日开工建设,目前7座车站全部封顶,已转入全线铺轨施工阶段。全省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南向出川高铁——成自宜高铁加快推进,将于2023年建成通车。东向出川大通道——成达万高铁在资阳境内约76公里,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标志性工程——成渝中线高铁已开工建设、预计2027年建成,即将实现“县县双高铁”,将形成10分钟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22分钟到成都主城区、50分钟到重庆、7小时抵达北上广快速通江达海能力。成渝客专提速至350公里/小时,资阳中心城区到成都主城区高铁用时由26分钟缩短至最快22分钟。资阳成为全省轨道交通密度最大的地级市。

          成资高速用时由70分钟缩短至50分钟。成资渝高速公路2020年12月建成通车,经该高速资阳中心城区到成都主城区用时缩短至50分钟。成资大道起于资阳城东新区至成都东部新区三岔镇,是加速成资同城化、推动资阳深度融入成都都市圈的关键项目。成资临空大道北段(资阳段)连接资阳临空经济区和成资渝高速公路,部分道路已建成通车。成都东西城市轴线资简段、乐简段分别将成都主城区与资阳主城区、乐至县城相连,目前正有序推进。此外,养资路、放高路、万罗路等4条成资间“断头路”持续打通。资阳公路网密度居成都都市圈首位。

          公共交通的同城效应更为惠民。成渝客专实现公交化运营,资阳在成都都市圈率先发行“天府通·成资通”卡。继开通机场公交专线K6后,去年8月,资阳新开通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至天府地铁机场北站公交专线K9,这是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内开通的首条跨市域公交专线。

          大交通带来大开放。毗邻天府国际机场的资阳,正紧抓重大机遇,拓宽发展空间、建强开放阵地、创优营商环境。

          向蓉而生、西进优先。资阳把临空经济区和高新区作为成资同城化发展的主阵地,先后引进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方特文旅等重大项目,协同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创建国家高新区,与成都战略相向、一体融合的局面基本形成。

          培育壮大高新区、自贸区资阳协同改革先行区等开放平台,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成投用。深入开展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十大行动”,2021年资阳市营商环境评价排全省第11位、上升7位。发挥国有企业“开路先锋”和“排头兵”作用,组建两支产业基金,成都区位、资阳区位优势叠加发力,各地客商更加看好资阳,去年签约引进方特文旅、高仙机器人等产业项目163个、总投资650.7亿元,四年共引进项目474个、总投资3901.3亿元。

          产业新拓展

          有力助推再造一个“工业资阳”

          会爬山的火车来了!2022年11月24日,我国首列齿轨列车(电客车)在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成功下线,填补了我国在齿轨列车领域里的空白。

          此次下线的齿轨列车,是中车资阳公司牵头专门为蜀道集团打造的设备,未来将运用于国内首条齿轨铁路——都江堰至四姑娘山之间。

          除生产齿轨列车外,中车资阳机车公司还常年为成都地铁开展检修服务及动力传动、电气控制等产品配套和技术合作。

          围绕产业“建圈强链”,资阳遵循都市圈功能外溢规律,突出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扎实推进优质企业协作配套,加快构建跨区域产业生态圈联盟,积极推动资阳建设成为成都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和转移疏解的重要基地,助力再造一个“工业资阳”。

          一批跨区域产业生态圈联盟初步建立。资阳借鉴成都产业发展理念规划建设11个产业生态圈,协同编制同城化制造业优势产业指导目录,推动资阳轨道交通、商用汽车、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特色优势产业融入成都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华通柠檬、金辉药业、超迪电器等20余户企业(协会)加入成都现代商贸、医药健康、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联盟。

          目前,成资410户企业相互配套。中联重科等资阳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成都一汽大众、吉利沃尔沃等总装车企供应链,羽佳模塑等车企为成都中车电机企业配套,成都川西蓄电池等企业为资阳南骏汽车等企业配套。

          中国牙谷成为全国最大的口腔产业集聚地,累计引进美国爱齐、德国卡瓦、日本NSK等国内外知名企业106户,其中35户企业168个“资阳造”产品已投放市场,爱齐、恒和鑫口腔等33户口腔企业实现成都研发、资阳生产。资阳市医疗器械产业成为成都都市圈唯一全省特色优势试点产业。

          资阳已成为成都鞋服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作为成都向都市圈外溢最为明显的产业,近年来,资阳承接成都鞋服企业落地投产78户、实现年产值46亿元。

          深化“米袋子”“菜篮子”合作,资阳建成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804座,库容量51.6万立方米,加快建设成都绿色农产品配送基地。雁江蔬菜、安岳红薯及乐至葡萄、菜籽油等特色农产品大规模进入成都市场,形成成都重要货源地。成都农交所资阳所实现各类农村产权交易801宗、交易金额9.88亿元。

          独行快,众行远。在协同创新方面,资阳同样受益匪浅。2020年9月,成资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运营,这是全省首家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该中心成立以来,累计服务企业200余户,帮助指导四川鸿晟石油、五月花精密机械等企业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阳中工机车传动获评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全市新入驻科创企业20余户,为资阳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民生新获得

          便利共享的同城生活照进现实

          “在资阳就能看华西专家”“资阳娃娃可享受成都七中优质资源”“成都公积金可在资阳买房”……四年来,越来越多的同城福利惠及千家万户,给人民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资阳坚持从群众最期盼的事做起,推进成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共建高品质都市生活圈,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幸福感。

          共建医联体率先破题。2016年率先与华西医院开展医联体合作,目前已建立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分院5家、医联体9个。资阳6所医院加入成都都市圈医疗专科联盟,47个科室加入成德眉资合作医院专科联盟,带动新技术、新项目增加70余项。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资阳市中医医院、资阳市精神病医院、安岳县中医医院4家医院成为成德眉资首批25家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院,互认项目达99项。

          四年来,先后引进3名成都医院专家担任院长、副院长,新增省级重点专科7个,聘任6名专家担任学科主任,实施新技术新项目300余项,诊治门诊病人3.3万余人次,指导疑难病例5500余次,促进更多群众选择就近就医,带动医疗服务量年均增长11%,资阳三、四级手术台次增长17%,群众县域就诊率达91%。此外,成资1.8万余家医药机构实现全覆盖异地购药联网结算,成资毗邻乡镇公立医疗机构异地就医取消备案,全市异地就医结算41.36万人次,医保支付2.29亿元。

          教育合作方面,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2022年9月建成10月开学,创造了四川教育史、建设史的奇迹。成资两市结对共建中小学达122所,引进高校3所、中小学3所,资阳中学、乐至中学等7所学校与成都名校结成优质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联盟,安岳实验中学、乐至吴仲良中学等10所学校共享成都七中网校资源,5000余名学生与成都七中学生“同步练习、同步测试”,成资高三“二诊”实现同步。

          2020年6月率先上线运行的“天府市民云”资阳平台,共享成都32类公共服务,服务群众超2500万人次,246项事项实现“网上可办”。医保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缴存职工4市非缴存地购房贷款,166项政务服务事项4市政务服务大厅无差别办理……四年来,更多具体事项“线上办”“就近办”,切实解决异地群众“来回跑、折返跑”问题。

          “沱江的水,真是一年比一年好了。”近日,在沱西景观带,看着清澈的沱江水,市民陈燕由衷高兴。当前,沱江考核断面水质达到2015年以来最好水平。更多的市民选择早晚到沱江边休闲锻炼。

          四年来,生态联防联控联治扎实实施,与成都等市建立环境事件联防联控等10项常态化合作机制,协同推进“河长制”E平台建设,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联动合作,沱江干流资阳段水质由Ⅲ类提升为Ⅱ类、达到2015年以来最好水平,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在我市率先开展的老鹰水库饮用水水源联合保护工作经验在成都都市圈复制推广。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86%、综合指数为3.51,连续三年达国家二级标准,保持成都都市圈第一。

          长期以来,水资源的严重匮乏,极大制约了资阳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成资两市紧密携手,推动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望水河泄水工程建成投用,“张老引水”主体工程完工,为资阳带来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采用“立法+工程”措施,2021年8月,全省首个跨区域中型水库水源保护条例《四川省老鹰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成资共护资阳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2022年11月28日,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强调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高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强动能更充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做强支撑更有力的次级增长极。展望未来,成资同城化其兴可待,成都都市圈活力无限,资阳将抢抓机遇、奋发作为,用好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深化成资同城化发展,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作出资阳贡献。

          全媒体记者 李梅

          本文系转载自其他媒体,如需删除请联系:028-26223105

          版权声明:资阳网是资阳新闻传媒中心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资阳日报》、资阳广播电视台视听节目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资阳网”和作者姓名;资阳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协议。如若违反,资阳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下载‘今日资阳’APP 了解更多新鲜资讯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

          五月丁香拍拍
          1. <menuitem id="6fxp2"><video id="6fxp2"></video></menuitem>

            <output id="6fxp2"></output>
            <ins id="6fxp2"><video id="6fxp2"></video></ins>

              <tr id="6fxp2"><small id="6fxp2"></small></tr>